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台湾水墨丰富性代表第一人《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画展》在京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晓萌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展览开幕式嘉宾剪彩展览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1月21日下午3时,由北京画院

展览开幕式嘉宾剪彩

展览开幕式嘉宾剪彩

展览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1月21日下午3时,由北京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雅昌文化集团协办,邵大箴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的《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李义弘先生四十八幅从1988年开始,至近期从媒材实验出发,于个人生活体验、爱好激发出鲜活的“现代水墨”作品。此次展览,李义弘先生以自己的艺术探索历程和创作成就与大陆的美术界及广大观众进行交流,为观众了解台湾的水墨创作、增进两岸艺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此次展览开幕式由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主持,艺术家李义弘、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 著名山水画家李小可、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台湾羲之堂画廊总经理陈筱君、雅昌艺术网总经理关予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台湾水墨艺术家 李义弘在开幕式上致辞

台湾水墨艺术家 李义弘在开幕式上致辞

台湾羲之堂画廊总经理陈筱君在开幕式上致辞

台湾羲之堂画廊总经理陈筱君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画院副院长、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主持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北京画院副院长、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主持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现场嘉宾

开幕式现场嘉宾

  《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画展》开幕

  虽然北京今天雨雪交加,但仍然无法阻挡两岸艺术家和水墨爱好者的热情,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讲道:“北京画院邀请李义弘先生来做展览是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李先生可贵的是一直在艺术本体中,体验生活,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致辞中讲道:“李义弘先生是台湾水墨画家中风格多样性的第一人。”李义弘是1941年生人,今年已经七十四岁高龄,最新系列的《金色海岸》更是宣告其艺术再次迈向炉火纯青的化境。李义弘的工作室“海尾山居”隐身台湾北海岸的小山坡上,距离台北不远,却无人群杂沓的喧嚣。日日夜夜,李义弘听着窗外抑扬顿挫的海风,面朝无垠的大海,茶余饭后都在海边漫步,20多年来,安静的生活空间滋养了李义弘的创作。而年逾古稀的李义弘,也在2013年后将目光停留于家门口的石头上。

此次李义弘水墨展最大尺幅作品 《跳石海岸》199.5×600cm 2014年

此次李义弘水墨展最大尺幅作品 《跳石海岸》199.5×600cm 2014年

观众展览此次展览最长手卷《玉山行》45x2540cm

观众展览此次展览最长手卷《玉山行》45x2540cm

  展览给人留下最深的两个印象是:首先,他对传统的不满足而始终在艺术之旅中不停求索而始终在变法状态之中;另外,他对材料细微差异的敏感,形成自己处理画面的独到之处,并且引摄影、音乐、数码技术入画始终保持着旺盛鲜活的创作力。并且在教书育人上最重视学生不要有“习气”,要善于从现代的观念技巧和材料中发现规律,融合进自己的创作中。

北京画院美术馆《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展》一层展厅

北京画院美术馆《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展》一层展厅

北京画院美术馆《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展》一层展厅

  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一、二层展厅展出,展览的主题《金色海岸》与2015年的《金色海岸》系列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李义弘在媒材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使用来自京都制纸达人巧手贴制而成的的洋金笺。本次展出了七件超过1米8的大作,每一张纸都是由块块细如髮丝的金箔拼接而成,不但承载了李义弘大开大阖的笔墨,更重新诠释海浪拍打在岩岸上的汹涌磅礡。

《华岩(十二月本)》 30<em></em>x42cm 2009 雁皮纸扫描

《华岩(十二月本)》 30x42cm 2009 雁皮纸扫描

  艺术家李义弘告诉雅昌艺术网:“虽然我的风格多变,对材料有很多实验,但我深入传统的笔墨,因此无论如何变化,笔墨一直贯穿我的作品的主线。”如果从材料的敏感度中寻找李义弘创作的足迹,可以在展览的中看到他1991年的作品《黄山雨奇册》以蝉翼宣这样的质感表现迷蒙山色,极薄熟纸,宛若蝉翼,纸面光洁细致,故名蝉翼宣。此纸未画前已落矾,未落矾的地方于泼墨流彩后,因渲流墨、彩的速度与水的流渗速度不一致,所以呈现模煳的亮点,好像镜头有雨点拍照后的成像。淡墨泼洒如云如烟,流彩成形,其肌理如山如树影。若拓为大幅,方法虽异,原理不变。

《万仞积铁册》(局部) 43.2x33cm 2001 蝉翼宣+蝉翼宣

《万仞积铁册》(局部) 43.2x33cm 2001 蝉翼宣+蝉翼宣

《万仞积铁册》(局部) 43.2x33cm 2001 蝉翼宣+蝉翼宣

  2001年,他的《万仞积铁册》不仅是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淋漓尽致,还独创一种技法,双重蝉翼宣纸叠加,产生令人称奇的效果。他对雅昌艺术网说:“此套册页总共十二开,每开皆用两张大小相同的蝉翼宣一上一下相叠裱褙为一幅作品,所以十二开的册页需用廿四张相同的蝉翼宣来完成;之所以要相同,是因为同一种纸张于裱褙遇水时,其膨胀系数相同。因此我的习惯是:两张相同的纸幅定位在左下角及纸幅左边边缘为基準,裱画时也必须告知师傅或裱工何处为基准点,不然于装裱完成后,观画者会怀疑自己的视觉劣化,以为白内障来了!两纸相叠,可画两面、三面、四面,依画意及题材而决定之。当然,两张相叠用不同的纸质也是创作的需求;比如上幅是蝉翼宣,下幅使用生宣或雁皮纸或生麻纸,这些都是为了效果的搭配,只要是上幅的纸张极薄而可透底,就能得到所需要的效果。由于两种纸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裱好成画后,需在正面稍为顺笔填色,就能趋近天衣无缝。”

  “很多人看到金笺纸很喜欢,也想跑去京都买,但因为费工又费力,所以日本师傅不想再做了。”李义弘笑着说“现在金箔纸都在这了。”

李义弘 《跳石海岸》199.5×600cm 2014

李义弘 《跳石海岸》199.5×600cm 2014

李义弘 《跳石海岸之四 》197.7x96.2cm 2014

李义弘 《跳石海岸之四 》197.7x96.2cm 2014

  李义弘对材质的要求很高,也很复杂。他在对雅昌艺术网介绍时说:“金笺纸或泥金纸的种类很多,成分各异。日本洋金纸纸面光滑眩亮,行笔受墨也顺滑流畅,可惜用水清洗几可拭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用到压克力调和剂,所以水墨加压克力调和剂用在金笺纸上是百利而无一害。

  先勾勒定位石头的面向,次用大量清水驻于石头上,勾画的石头有多面向,依面积大小而定其水量。此时洋金纸上的表面张力尤为显着,用肉眼就能看出水量的流积方向与多寡。当涂入调好的黑色或混加其他色料,就会依水的积留而驻出纹理。要注意的是,水的积留量超出水在纸上的表面张力或画板过于倾斜,就会溃溢在欲画的范围之外。

李义弘 《缓缓流过的潮水》188x94cm 2015

李义弘 《缓缓流过的潮水》188x94cm 2015

李义弘 《带着阳光的石头》188x94cm 2015

李义弘 《带着阳光的石头》188x94cm 2015

  至于石头的肌理与石头光线的阴阳向背依作者而定之,如本幅墨色部份可用油烟墨(多)加黑色压克力(少)再加压克力调和剂,混匀后用笔涂入石头面向的清水里。如2015年《带着阳光的石头》是油烟墨(少)加黑色压克力(多) 再加压克力调和剂,这样就可以显现石头纹理的变化与优美的反差。又如2015年《咾咕石》纹理聚散是因待干半天,远有电风扇吹坲助力所至。所以有些纹理是因风吹水面,带动水下色料轻轻移位的效果。”

  创作过程中,李义弘先将石头勾勒定位,次用大量清水停驻于石头上,产生水渍的效果,接着涂上事先调好的油烟墨、黑色压克力与石青调合,水的积留便会产生石头的纹理。这部分作业的技巧十分艰难,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水的积流量超出纸上的表面张力,或者画板放置过于倾斜,墨便会失去掌控,溃溢于原先设定的范围外。

李义弘 《岸上的野百合》140<em></em>x77cm 2013

李义弘 《岸上的野百合》140x77cm 2013

李义弘 《玉山铁杉》185×185cm 2012

李义弘 《玉山铁杉》185×185cm 2012

  画面中的黑与金强烈地映照,使金显得更耀眼、黑显得更黝亮,展现出景物因为光照而形成的戏剧性对比与反差。最后,李义弘使用大量胡粉,吹、喷、弹、洒、画于作品中,营造出海浪与石头剧烈碰撞的动态感,和波纹阵阵扩散于海面上的静谧氛围。凝视画作,我们彷彿能听见涛声从远方连绵不绝地袭来,感受到略带咸意的海风与阳光洒落肌肤的暖意。着名艺评家暨策展人王嘉骥指出:“虽受眼疾所苦,李义弘老而弥坚,反而藉助光学和数位影像的视觉,走出个人水墨艺术的蹊径。”

  李义弘,字在川。出生于1941年台湾台南县西港乡,曾先后获得中山文艺奖与吴叁连文艺奖,并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至2007年退休。其水墨绘画历程可谓从传统内的变革维新,走向现代性的确立。早年拜师江兆申“灵沤馆”门下,然而李义弘的绘画创作,奋力走出个人形式的新局,摆脱了旧文人画过分强调笔墨程式和满足于表现客观外貌的桎梏。2000年之后,李义弘开始展现大气开阔的笔墨构成,长年热爱的摄影更成为辅助创作的重要部份。他既有科技眼、又富文人情,且致力于对笔墨、媒材、技法的开拓与实验,著名艺术史学者萧琼瑞将李义弘视为“民国以来水墨创作三大路向的集大成人物”,更认为他标示出一种时代阶段性的创作成果,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义。

李义弘 《潮间夕照》98.5x96.5cm 2014

李义弘 《潮间夕照》98.5x96.5cm 2014

李义弘《金阳乌玉》99x97cm 2014

李义弘《金阳乌玉》99x97cm 2014

  身为台湾艺坛颇受尊崇的水墨大家,李义弘在艺术生涯中不断的探索水墨的当代性,在中西文化、不同媒介中转换艺术语言,形成了极富张力和个人独特气质的画面。即便年逾古稀,他仍对新鲜事物怀有着探索的心情,更藉由摄影锻鍊出敏锐的视野,将观察到的细节大胆结合各式材料的特性运用于创作中。

  李义弘对岩石的造型与构成有着莫大的兴趣,他开始试着运用墨色重新构成作品。虽借助摄影呈象的科技之眼,李义弘仍以长期累积的笔墨创作,在模写与自创之间,在影像和实景之间,进行主观而表现性的转化,重组岩石于画面中的构图,让画面增添趣味性。就过程来看,他似乎有意地想以“光”作画。

李义弘《石头物语II 》148.5×275.4cm 2013

李义弘《石头物语II 》148.5×275.4cm 2013

  李义弘许多风景近作,尤其是以水石为题的系列,实际已是他在“光”这个大主题和前提之下,持续发展出各式动态“抽”象与“转”象的工程。这些画面有的给人如散列的晶体丛集之状,或是如万花筒中所见,由许许多多透光碎片乱序组成的无定形与非几何构造。2013年的《石头时代》、《石头物语》系列,即流露出了中国水墨画黑与白的意境,画面的重新解构,更赋予了画作当代性。

  2013年下旬,李义弘尝试在西方的油画画布上裱贴东方媒材,进行大规模的创作《跳石海岸六连屏》。这件为时一年的巨製从墨色的沿用到飞白的处理,都跳脱出传统文人山水的佈局。无论是前景与远景的处理,在同一视点上都显得十分辽阔,也是传统山水画少见的效果。大大小小岩石错落,从岸边绵延至远方海面,左上角隐隐的蓝映照着晴朗的天,为黑、白、灰的岩石构造增添些许色彩,也巧妙点出画作主题。最难能可贵的,便是此幅作品即便以六连屏为构造创作,但每一件皆能单独成立,不失画面的完整性。

  著名美术史论家,同时也是本次李义弘北京首展的学术主持邵大箴为其艺术下了总结:“李义弘运用变革时代所提供的各种可能和接纳各方面养分,滋育自己的创作,其绘画所呈现的面貌自然便是传统、现代和个性的自然结合……其艺术创造基于现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超越现实,有浪漫的情怀,语言融质朴与典雅于一体。”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