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抬孔子参加奥运是对文化的误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比起北京的108对夫妻在孔子像前宣誓“永不离婚”,比起目不暇接的商家在圣人像前宣誓“弘扬民族文化”,7月28日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70名新教师,在孔子像前进行入职宣誓自是名正言顺了许多。尽管没有锦伞罗帐、六艺齐舞,也平添了几分神圣和庄严。不过,这种宣誓说到底是作秀,根本不值得一论。好在本文的题旨并不在于此,况且见多了这种不伦不类的炒作,实在没有兴趣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但是应该看到,如今的孔子远非往昔庙堂之上的圣人,他的形象几乎遍及中国的各个角落。比如,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谈到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想法时,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把孔子“抬出来”。(7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中学教师到国学大师都对孔子顶礼膜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的中国人对儒教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孔子当然有不可替代的标志性作用。然而,孔子能够得到国学大师如此“器重”,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力。因为我不明白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中,除孔子以外的先哲应该占据什么地位,即使把儒学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看不出如今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更不要说那些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国人了。
凡是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在世之时并没多少人气,在文化舞台上也没什么“盛名”。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才使之身价百倍并“阔得很”——唐太宗尊孔子为“宣父”,元成宗封孔子为“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把孔子奉为“先师”。如此而已,孔子的声望随着历代帝王的需要不同而变化,他们“奉天承运”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千秋百代对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而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孔子的部分思想为捍卫他们的既得利益立下了汗马功劳。
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要权势者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其实,鲁迅只说对了一半,当下在中国风行的“孔子热”,虽然其中掺杂了某些“权势者”的意志,关系到的却恰恰是民众。因此,当季羡林建议北京奥运会把孔子“抬出来”的时候,就产生了极大的争议。老百姓如此关注这样一个议题,似乎不大合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逻辑,历代的大儒都明白孔子向来不赞成让老百姓知道“权势者”的想法。难道堂堂的国学大师也背弃了自己的宗师了吗?
季羡林先生自然不会回答这样问题,他的释义是“因为他(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国学大师的季先生无疑是饱学之士,他比我更明白,所谓的“中国文化”包括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以《四库全书》为据,把文化压缩在“国学”范畴,也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胡适将之定义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章太炎称之为“中国学”,吴宓说是“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就此而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单一的学科,至少不只是儒学,如果仅仅把孔子解读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实在是对文化概念的误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地位不容置疑,但这绝不意味着儒学就是中国文化的惟一精髓。准确地说,打造中国的文化概念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民族文化,如果不能厘清这个问题,所谓的“展示中华文明”就是句空话。从另一个角度说,文化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内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到举办奥运会的理念之中,才是惟一的“展示”方式。放弃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单一把孔子当文化典型来标举,无疑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翻版,如果再往深处说,就不能不怀疑某些人是别有用心。
我虽然没资格望国学大师的相背,但是我敢说“那些权势者或想要权势者”不仅存在于权力阶层,学术领域也不乏其人。他们从骨子里就没有把民众当成国家利益的主宰者,表面上雍容大度、一副唯我得道的样子,实质上却是欺世盗名。在这些人的眼里,孔子和中国龙一样,只是一具任意捏弄的玩偶,所谓的“尊孔”不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观念并存,造成了各种能量一起迸发,貌似“百花齐放”,实则混乱不堪。这些复杂观念,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探讨冲动的同时,也助长了假道学的蔓延。引申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把孔子‘抬出来’”这个话题上,对“神圣”的顶礼膜拜,展示给世人的恰恰是腐朽的封建糟粕。其实,孔子的精华思想不需要寄生在任何形式上,它早已深入在中国人的行为理念之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孔子“抬出来”,与那些向孔子宣誓的行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可怕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把“作秀”渗透进了自己的血液,无论在任何层面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形象工程泛滥、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华而不实的包装成风等等,正逐渐成为现代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其浮华已经构成了一种新的民族性格,与任何形式的劣根性相比都显得更加登峰造极。(作者:王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