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考古发现佐证史学新观点 丝绸之路延伸到日本(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所指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东西方之间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各方面交流的通道。
在古代,我省辽西的朝阳曾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向东延伸的交通枢纽。
在辽宁境内的丝绸之路主要是由朝阳出发,而后穿过辽东地区,再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
考古发现
丝路上“西有敦煌,东有朝阳”
“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就是连接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空间上并不仅限于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至西亚地区,时间上亦不仅限于汉代。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田立坤如是说,“辽宁尤其是辽西地区,是蒙古草原、华北平原、东北腹地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节点。 ”
沙漠丝绸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向西延伸的主道,敦煌是这条线路上从中原进入西域的交通枢纽和咽喉之地。那么,在寻找丝绸之路向东延伸的路线时,是否也能找到一处像敦煌这样标志性的地点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学者们将目光投注到了辽西地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罗新教授就明确地提出了“西有敦煌,东有朝阳”的说法。
朝阳地区的出土文物中有许多外来器物,其中就有来自萨珊和古罗马等地的玻璃器,它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从“三燕”和北魏时期的“辽东胡人”安同,到唐朝时“昭武九姓”的后人安禄山、史思明,中亚胡人的身影频现辽西。
红山文化的彩陶中有三种图案:勾连纹、鱼鳞纹和几何纹。专家们认为其中的几何纹就是从中亚地区传过来的。后来,三燕文化中也出现了六方连续纹样、对凤纹、金步摇等西域文化的元素。
北票墓中的珍贵玻璃器应来自古罗马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朝阳市北票地区的西官营子发现并发掘了两座石椁墓。经考证,这是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及其妻属的墓葬。史书记载,冯素弗死于公元415年,这座墓是我省最早发现的具有明确纪年的慕容鲜卑时期贵族墓葬。
从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玻璃器,其中有一件造型奇特的鸭形玻璃注,尤为引人注目。从这件器物的造型和制作手法上看,以粘贴玻璃条装饰细部,属成熟的吹制工艺,而据专家介绍,这种工艺正是古罗马玻璃器的重要特征。
玻璃吹制工艺最早产生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地中海东岸古罗马帝国,大约到了公元5世纪才由中亚的工匠辗转传进中国。当时中国的玻璃制造尚处于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所制的玻璃器质量不精,达不到冯素弗墓出土的这批玻璃器的制作水平。
据此推断,这批玻璃制品并非产自我国,而是来自遥远的古罗马。鸭形玻璃注这样精美的玻璃器均是“舶来品”,墓主人对其喜爱有加,视为珍宝,身后放进墓中陪葬。
那么,这些玻璃制品是如何从遥远的古罗马来到朝阳的呢?考古学家们认为谜底就是横贯欧亚的那条丝绸之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