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90后北漂男孩建起"野地里读书馆" 推广全民阅读(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聂小军
年龄:22岁
职业:野地里读书馆发起人
在同龄人中,聂小军的经历算得上丰富:中学时放弃高考,只身北漂;当过保安、摆过地摊、做过发调查问卷的兼职,直到去年8月,想到了“读书做公益”的点子,21岁的心止不住的兴奋,“野地里读书馆”应运而生。
不让阅读止于个人
11月14日,五道口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聂小军和书友们围坐在一起,野地里读书馆第93期,这期主题为“故事飨宴”。
灯光打在每个人脸上,按照设定的环节,到场的15个人首先要自我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网名、签名、真名以及名字后的故事。聂小军随后解释,书友都是通过网络结识彼此,网名和真名之间,是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转换。
在接下来的阅读分享环节中,一个女大学生讲起了一个女儿和父母断绝关系的故事,联系到父母对自己严格的管束,几度落泪。
在书友们争相安慰她的同时,话题也延展至zhongguo式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最终女学生破涕为笑:“我知道他们爱我,但我要证明我已长大。”
其间,聂小军的话并不多,两个半小时的活动结束后,他总结道:许多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坐下来,彼此分享,那些硬邦邦的道理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在以往的读书活动中,天文、地理、哲学、文学各个门类他们都有过讨论,爱书如命的聂小军很高兴,茫茫人海总能找到些同类。
这也是聂小军坚持下来的原因,“阅读能启人心智,如果止于个人就太可惜了。”他常感慨,“我们这个民族读书太少”。
读书会每周两到三次,参加的人数在20人左右,有的是常客,有的来过一次再也见不到,但是快100期了,每一次都能保持动态平衡,聂小军觉得这挺好,“即使一个人只来过一次只分享过一本书,那本书也神奇地被另外的人知晓,提升了它的价值。”
把书香送进养老院
“只是凑在一起读读书,不是我的最终目标。”这个年轻人,志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广全民阅读。也是因为怀揣这个目标,他在2009年放弃了高考。考量大学和社会,他坚信后者能教予他更多的学问。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游学者”。
推广全民阅读的第一步,他选择了打工子弟学校和养老院。
今年4月份开始,聂小军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书友去打工子弟学校和养老院陪孩子和老人,有时候是陪他们读书,有时候是讨论阅读经历,或者只是简单的聊天。
聂小军觉得意义重大,养老院里,“每个老人都是一本无字的书”;而打工子弟学校里,“一次陪伴、一句鼓励,都足以给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户。”
11月15日,聂小军告知野地里读书馆3个QQ群内1200多名志愿者,翠湖老年庄园内97岁的任行徟奶奶因病离世,QQ群内一片悲伤。养老院的人告诉聂小军,老奶奶离世时嘴里还念叨着志愿者们的名字。
这个会拉着志愿者背诵三民zhuyi、讨论宋庆龄和林徽因的老太太让聂小军明白,自己和志愿者们每周的坚持,对老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小伙子很可爱,最重要的是愿意听老人们讲话。”翠湖老年庄园内72岁的王俊山是一名退休公安,已经换过四家养老院的他说,任何一家养老院内都不缺志愿者,但是“长久坚持的不多”。
这也是聂小军想极力避免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熟悉、相信一个人都不容易,”每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进行简短的交流,这时候聂小军会把他观察到的细节告知志愿者。
活动组织了大半年,经常会有志愿者出现了一次就再也不出现了,聂小军觉得,他们错过了纸张背后的花花世界,错过了孩子的纯真及老人的睿智,“是件可惜的事。”
除了阅读、探访养老院和打工子弟幼儿园,野地里读书馆还会组织一些户外拓展运动,繁华都市中身份迥异的人们从四方汇集,一起亲近自然,“多好的一件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